为美丽而来,孔雀城江澜赋,给你满园春色

搜狐焦点武汉站 2019-11-07 11:25:5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优雅的建筑,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大唐特色的村落。

孔雀城江澜赋这样中式的庭院,让我联想到了大塘镇银杏村的小院

大唐镇银杏村的小院,整个结构甚为精巧别致,走进小院,到处飘散着浓浓的书香韵味,让大家赞叹不已,让我们走进小院,一观她的风韵。

这座小院十年前经过维修,环绕小院的是出水的沟渠,好像传说中的护城河,干净和融。那个烟囱构思简单,但是不失婉约,下面长方形的结构,上面的帽盖用三张土瓦,巧妙搭建,成一个圆弧形的帽头,那个精致,犹如身边的包包,典雅不失累赘。二楼六角形的窗户,整齐点缀,雅中着庄重。窗檐下维修时画上去的翠竹、熊猫等等画面,看起来简单,但神韵已然,像一抹清风点缀在院落上。而“耕读传家”四个秀气的字,好像一个家族的家风一样传承在他们心间,据说兄弟七人都在宁波和湖州为官为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二哥楼吉康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的学生,三哥楼浩康是黄埔军校第十八期的学生,家族中有两个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这是家族的荣耀,更是诸暨的骄傲。

有幸走进大院,标识着整个家族门面的门台,让人叹为神奇。屋檐上的三块石雕画形状有异,中间为菱形雕花,旁边为两个正方形的的雕画,门檐凌空跃出,层次叠加,向上微微乏起,下面镶边的“南极星辉”四个字,浑圆庄重。最下面才是雕石画檐,古朴庄重,圆润精细,据一位老爷爷说,过去中间还吊着一个石狮,可惜因特殊原因,不见踪影。

跨过石门槛,眼前一座朱红色的小院豁然在目,东西两厢房各三间,大门对中间为厅堂,旁边两侧厢。抬头仰望,屋顶中间有一个镂空的爱心,让人大感奇特,原来这是古代造房的中心点,是整座房子的中心,利用中点原理,发散布局,构筑房子,中规中矩。每一扇窗子都是格子雕花结构,每一格子的横档,光滑,平整,结构圆晕。而且每一扇窗子的下面有一长方形的精致雕花,人物栩栩如生,草木排列结构合理,画面饱满,据说整个庭院的窗棱下雕画是根据一则故事而为,从图意中猜测这可能是《孟母劝学》的故事情节的铺开吧,这“耕读传家”的家风从楼家家氏的作品中得到弘扬。

窗口上是钱云女士的画作,她真可谓是画家的本色,一幅幅灿如桃花的的牡丹、花鸟争春图,红梅豪放图等等,结构之巧妙,画面之丰满,寓意之深刻,让人叹为观止。老大楼吉康的大字,更是出神入化,不管是小楷、大字还是篆体、狼毫,都值得细细品味。这里面还有许多他们朋友、学生的赠画,例:李树荣先生的《松鹤延年》、张孔道先生的《寒梅》、李兴祥先生的字等等,每一幅画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至于摘自他家族丛书的《追忆》和《岁月留痕》,好像历史的老人诉说着小楼成长的经历--------遐想着他们从乾隆嘉庆年间排名前列代到现在第五代的悠悠历史。

她的厢房和正屋之间各有一鱼池,虽为鱼池实为防火的蓄水池,同样,正屋和厢房之间还有隔火弄,设计之精妙,实属稀有。

走上厚实的楼梯,扶手、休息平台应有尽有,楼上主人家的合照,画、字,依然摆放在各个方位,其中一幅摄于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前和一九五零年夏在南京华东军大和蒋学辉先生的小幅照片,隐显示了主人的地位以及他的身份。整个楼上房子与房子之间都连在一起,说明了当时整个家族的团结和其乐融融。当从直楼梯下楼时,却发现一个奇特的建筑构造,楼梯上段置有一门,被高高挂起,当不需要这楼梯或者想增大楼上面积时,可以放下这门,这就是传说中的“楼门”。想象奇特,出神入化。

从后门走到村出口,一棵蓬勃的大樟树,映现在眼前,华盖如伞,旁逸斜出,郁郁葱葱。试仰之,遮天蔽日,有五个大人合抱之粗。据说有一千年之树龄,曾经是下蔚村民避风遮雨的好去处。这优雅的建筑,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大唐特色的村落。

孔雀城江澜赋和大塘镇银杏村的小院里的景色各有千秋,在这里能找到一处像孔雀城江澜赋这样的庭院真的是幸运的。

NO.J201911011R(50-48)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