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好而来,孔雀城|大悦城控股·问津三期,心灵的净土

搜狐焦点武汉站 2020-02-12 13:56:0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至善至美的较高境界。

历来“净土”之说,与“佛”联系在一起。如西方极乐世界便是净土,是无尚神圣的地方。心灵的净土,是说人的内心澄明洁净,宛如佛境的无染无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百味人生的理想境界。

精神的放牧,远离物欲,自由自在。平常为世俗繁琐所羁绊,甘苦冷暖在私情杂念中,内心并非澄明洁净。心神无定时,思想滑不溜湫地捉持不住,却还要四处茫然地奔跑,像捏在手掌里的沙粒,稍稍用点力或者稍稍松点劲,都会从指缝间忽溜滑落。人若没了思想,或悲观厌世,或行尸走肉。这时,那山,那海,意境闪现,仿佛一剂镇静良药,驱走心底的阴霾和脑际的烦躁。

心灵的净土,是一处幽深宁静的地方。于世俗的喧嚣中,每天为生计奔波忙碌,物质的富有不能抚平欲望的棱角,浮华的追求偏离了灵魂的重心。倦了累了,请走进心灵的净土,聆听灵魂深处的籁音。在这里,没有凡尘纷扰私欲俗念,有的是淡看世间百态的超然与洒脱;在这里,善待自己,了无牵挂地享受生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正如大师赵朴初所言:“日出东海落西天,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在禅宗学说中,与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相比,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成佛更能震撼人心。神秀的偈语体现了其渐悟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认为,“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们在选择“成佛”道路时,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消除欲望这个苦难的根源,就可以解脱苦难,著名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映照了其观点。这里的“苦难”可看着平常的忧愁烦恼。佛性本来是清净的,怎么会染上尘埃?这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慧能和神秀的偈语都是因弘忍选择接班人而作;弘忍赞赏慧能的体悟,将衣钵传给了慧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现实中,无私情杂念,这种心灵的净土是一种抽象的人生唯美图画呢?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家园?唯恐难以区分;更不必生硬的区分开来。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至善至美的较高境界。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譬如庄子的旷达宽广而涵容宇宙的胸襟,神与物游,物我两忘。

(本广告为要约邀请,买卖双方权利以合同为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