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入汉7年频现客诉 降配魔咒何时休!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2022年值得新盘中,绿城留香园赫然在列,售楼部也即将开放,不少购房者将目光投向绿城。谈起绿城,人们首先会想到其追求优质的产品主义和“业主至上”的物业服务。
放眼武汉,绿城从2015年入局,七年时间不到,迅速布局武汉三镇,在售或待售项目达到十余个,刚需、改善、豪宅均有所涉及。那么,被绿城奉为“法宝”的产品和物业,在武汉是否得以全面落地呢?
投诉多、去化平常,绿城在汉成色不足?
近日,位于花山板块的绿城凤起乐鸣迎来交付,交房现场氛围感十足。由项目自建的光谷第三十六小学也挂上了喜迎交付的红色条幅,对业主而言,既充满喜感又有些许无奈。
说起光谷第三十六小学,据了解,早在2019年就有业主咨询该学校的建设情况,彼时东湖高新区留言板曾明确回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光谷乐鸣中小学计划于2021年建成。”
而实际上,关于光谷第三十六小学建设问题的质疑声音,一直没有间断,直到2021年9月,依然有不少业主在留言板质疑,当初承诺的学校何时开工。
虽说学校开工时间延迟的责任,并不全在开发商,但造成的直接影响是,让不少业主对此心生不满,这与绿城“业主至上”的理念似乎有些背道而驰。
当然,对客户吸引力较大的就是上面说的学校,天时加上地利,绿城凤起乐鸣卖到了18000元/平,价格高出周边项目近40%。
说起绿城凤起乐鸣采用的产品系——“凤起”系,则属于绿城颇具传奇色彩的典藏类产品,在研究机构发布的《全国十大先进豪宅产品系》榜单中位列第二。每一座“凤起”系,都能保持高品位和高品质,堪称城市豪宅的教科范本。
在绿城的大本营杭州,绿城凤起潮鸣位于老城区,紧邻贴沙河,东边套享有非常好的贴沙河景观,周边商业、教育、医疗配套都是杭州的“优质配套”,高层13万的单价,更是为其贴上了豪宅标签。
社区内建设的风雨连廊、酒店式大堂入户门、书吧、共享会客厅,都是基本配置;精装修方面,凤起潮鸣标配了包括冰箱、烤箱、洗碗机、燃气灶等在内的嘉格纳厨电(嘉格纳品牌属于豪宅精装修先进配置)。
绿城凤起潮鸣的产品也很纯粹:高层户型为147-455㎡ ,中式合院为290-420㎡,全部面向高端改善人群。
但武汉的“凤起”,从地段开始就落下了。绿城凤起乐鸣位于武汉四环,周边的商业、医疗、交通全靠规划,少有靠近的学校还需要开发商自建,精装标准也变成了燃气灶、消毒柜、抽油烟机的老板“平替”。
项目自身产品也没有杭州绿城凤起潮鸣那般纯粹,其高层产品面积段在109-142㎡之间,刚需购房者努努力也能够得着;即使面向高端改善人群的叠拼,面积段也不过170-220㎡之间。同为“凤起”系产品,从杭州来到武汉,缘何产品差距竟如此之大?
可以看到,如今的绿城,与“精益求精”的宋卫平时代不再相同。曾经精细打磨的“作品”,在如今的国企掌舵下,一切都要为企业稳健运行让路,产品更像一个“商品”,绿城也从“艺术家”变成了“商人”。
尽管如此,绿城凤起乐鸣当年的确是花山板块热销楼盘。当时绿城凤起乐鸣周边低价盘处于空窗期,同类产品仍在蓄客,绿城填补了花山供应少有。
但运气这种东西并不会一直那么好。
在武汉的刚需板块:四新、古田片区,绿城的凤起听澜和桂语朝阳遇到了“滑铁卢”。在属于传统刚需板块的四新,凤起听澜2019年12月7日首开均价就达到24815元/㎡,对比周边如今也只买20000元/平的项目,让武汉购房者认同产品溢价有点困难。
而在2021年就已开盘的1#楼,如今在房管局上查询,还剩不少房源处于未销售状态,卖成了现房。
而2020年底取得预售证的桂语朝阳,当时项目整体折后均价在17500元/平(含1500装修),而与项目一墙之隔的蓝光林肯公园目前二手房均价在13300元/平米左右。价格差达到了4200元/平米之多。
据武汉克而瑞数据显示,在3月3日开盘项目中,绿城金地凤起听澜推出的3#超高层,均价24319元/㎡(含3500精装),推售面积段为142-183㎡,截至当天开盘结束整体去化率只有3%。与周边同类型产品招商江山和樾相比,比其20895元/m²的均价高出3424元/m²。而今年1月14日开盘的5#楼,去化率也只达到了15%。
如此看来,绿城金地凤起听澜此次加推面积段较大,购房门槛提高,且为同区域内同类型产品中单价较高项目。单价总价计算下来均无优势,因此本次取证平推,去化受阻。
不仅如此,项目所在整体区域升值潜力也堪忧,蓝光林肯公园2016年开盘价12000元/平,4年过去二手房价格仅涨幅1300元/平米。区域升值比较乏力。
从开发品质和自身品牌优势来看,比周边产品价格高可以说是绿城的自信。但地缘性消费客群能否支持这样的高价?又有多少购房者愿意为其买单呢?一贯喜欢打造豪宅产品的绿城去打造刚需,给人的排名前列反应是能“接地气”吗?
比起同行房企,绿城占了业主这一先天优势。绿城粉粘性强,实力厚。所以即使楼市平淡,他们也不用像同行那样费心寻找客户。如今在武汉的项目去化率却未到及格线,更不用谈“绿粉”粘性了。
绿城发展史回顾,还有“初心”吗?
提起绿城,就不得不提起“宋卫平”。作为绿城的创始人,宋卫平对于建筑品质有着优质的追求:建好了发现有瑕疵的地方敲掉重做、巨石与园林风格不符就被当场敲碎。这样行为让他冠上了“地产界乔布斯”之称。当时的项目即使与同类型产品相比价格略高,也有不少人追捧。
而后,在“史上最严”宏观调控下,绿城遇到了危机。2012年6月,九龙仓斥资51亿港元入股绿城,受让24.6%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就在绿城落难之时,融创的孙宏斌也在关注事情发展。2012年6月22日,融创以33.7亿获得绿城9个项目的一半股权,双方组建了股权各半的合作平台“融绿”,由融创负责全面操盘。
但随着时间推移,两人观念不同产生分歧。直到2014年12月23日,中交集团宣布出资收购绿城的股份,宋卫平与孙宏斌的“大战”才结束。但同时,绿城也开始了“大换血”。较大影响表现在绿城开发的住宅品质上,国企的掌权意味着企业更追求稳健,原先为了执着于品质的绿城时代一去不复还。
在全国拥有不少“绿粉”的绿城,进入武汉后却给了不少人这样的感觉:“总是对绿城充满期望,但兑现总是感觉差一点。”。宋卫平不在的绿城时代,如何拾回成色十足的“绿”,有点困难。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