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武汉房价不匹配你的收入,但匹配需求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鹰眼看市
鹰视角 看区域
读市场 讲趋势
殷跃建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武汉著名房产专家。
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土地经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教学研究。
我的朋友小吴是个外向的文艺青年,朋友圈经常很精彩,去各个地方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交各种朋友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理。
要几风雅有几风雅。
去年,小吴买房结婚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他整个人,发生了亲妈都认不出的变化,前两天,发了一条朋友圈:
不约!超过5元的活动,统统不约!
发生了什么?
小吴差点唱出来:每天起床排名前列句,先给自己打个气……
紧接着,一串数字蹦出来:
房贷7000,日常生活2500,油费、交通费2000,人情往来1000,物业300,话费200……。谁说房贷占家庭收入的一半,这都占了一大半,日子还不是得过,过两年有了孩子,只怕更紧张;早知道就早几年买房,还能买两套,妥妥的。
你看,一个买了房的成年人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01
千金难买早知道,尤其在过去十年的武汉房地产,一转身,就是一个黄金时代。
不仅满足了一批炒房客嗷嗷待哺的野心,顺带着也抚慰了前赴后继的刚需和刚改,更重要的是,武汉能一路连胜,进击成为全村希望,大多靠房地产强撑。
不信?看数据——
有个专有名词,“房地产经济合理值”:
也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GDP的比值在8%-16%之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在25%,就是合理的。
超过合理值说明什么问题?
城市发展对房地产的过于依赖。
下面就是武汉近十年来的房地产经济合理值数据:
数据来源 :南山南工作室
数据在2014年——2016年到达先进,然后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合理值,这就说明在过去的十年里,武汉的GDP多半都是房地产贡献的,城市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
你可能又要喷我,GDP高就牛逼呗,你还管他是哪个贡献的?
靠房地产带着GDP飞,是走捷径,一套房产交易,少说一两百万,动辄四五百万,很容易出成绩。武汉人要买多少碗热干面,吃多少盆小龙虾才追得上这样的GDP。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过度开发,是会反噬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前车之签,在中国地产界摔过跤的老前辈——海南。
过去30年,海南楼市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地产行业史。90年代的海南,区域经济砰砰涨,其实就是高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土地财政”。
我特意查了下当年的房价,1991年,海南商品房均价1400元/㎡,到1993年商品房均价逼近了8000元/㎡;
短短2年,翻了5倍,房价开了挂一样放飞自我;
到了1997年,海口房价又跌到1000元/㎡以下;
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只能贱卖。
意外,但不惊喜。讲真,除了没房的人,没有人是真希望房价跌的。
前些年买房的海南人,大概都气笑了。
前些年炒房的海南人,可能想跳海吧。
接下来呢?调控呗。
限购、限售、限价、限贷,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投机炒房,不遗余力,矫枉过正。
扯远了,回到武汉。从地产经济合理值来看,这两年我们有回归正常的趋势。
过去,城市发展亏得房地产给力,带着GDP飞,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还有人关心你累不累;
未来,不能一直抱紧房地产大腿往前奔,更不能没有限制一直盖房子。
02
武汉到底需要多少房子?
好歹我也是学过奥数的人,算这个容易:
按照武汉市人才引进目标,2021年人口目标1200万人算;
2017年武汉市人口1089万人,缺口111万人;
2018年,人均每年引进27.75万人;
2015年,武汉市住房人均面积37.25㎡/人;
2018年,人均≤40㎡/人;
2020年,预计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人。
2017年之前买过房的,需要改善换房,后来进入武汉的新人,需要买房;
那么,需要住房面积=1089*(40-37.25)+111*40=7434.75(万方);
按照,人均40㎡,一个家庭3口人来算;
未来4年内,市场住房刚需需求套数为7434.75万/(3*40)=61.96(万套)
按照供应节奏,市场上每年需要刚需供应至少15万套。强调一下,这些只算了大学生,还不算其他。
而去年武汉新房供应量3388.05万方,不到20万套,这个比例,比较正常。
03
供需合理了,那价格呢?一众小吴这样的朋友,还是觉得房价让人窒息啊。
通常我们的参考标准就是收入,如果你年薪百万起跳,那武汉目前的房价对你来说并没有痛觉,随时可以买,哪里都能买;
对于工薪阶层,大概看看房价,再看看自己的工资卡,随时都要感慨一句:不匹配。
通常,房价收入比在6-8是合理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吃不喝6-8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
如果将10作为合理值的上限,偏离越高,说明房价收入比越高,这是2018年的统计,此时武汉的房价收入直逼13;
贵不贵?贵死了!
难怪每个人身边都几个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小吴。
但是贵不代表扛不住,谁不是一边抱怨房价贵,一边咬着牙还贷款呢。
我们充分发挥理工直男属性,理性一点,来判断“扛得住”这个问题,下面是我们收集到近十年来房价和收入涨幅的数据:
数据来源 :南山南工作室
可以看到,除了2010年,和2015年两个极端的时间点,其他时间商品房的均价涨幅,低于武汉人均支出水平,和工资涨幅的,也就是说,房价的特别值虽然高,但是波动相对收入来说,更平稳,未来在各种政策的长效机制下,商品房的涨幅会保持平缓;
虽然收入的特别值不如房价高,但是能涨得比它快,是不是想想就觉得生活从满希望。
不要看这个变化是微妙的,甚至难以察觉,但这种趋势,说明了城市正在慢慢发生转变,未来的发展里,武汉从对房地产的依赖中,渐渐脱离,形成相对更加均衡的机制。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不依赖地产贡献GDP的城市,房产的暴利时代终结,房子的居住属性会越来越突出,投机的风险越来越大,比如最近风声很大的房产税,就是令炒房客闻风丧胆的杀手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专门做篇稿子研究。
未来,房子就是用来住的,随着人口净流入越来越多,城市的开发也有规划和节制地向外扩张,以前大家认为乡里的地方,像阳逻、庙山、葛店、蔡甸都已经成为刚需选择;
而房价,虽然会平稳,但让人觉得便宜,人手一套房,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土地的容量有限,房子的建设不可能没有尽头,人人都留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04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怎么办?
需求说了算。
买不起,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人是善于权衡取舍和寻找替代方案的动物;
买不了内环大house,还不能买二三环改善房?
买不起三环内,四环欢迎你。
人均40㎡只是理论值,我一家三口住亲热点行不行?
当然没问题,小户型,就是给刚需准备的。
码字的肯定没有盖房子的赚得多,房子没他们住得大,我也不会为难自己。
价格的存在不是为了区分贫富,只是区分需求;这才是促进武汉房地产市场健康的核心。
最后,很正能量地说,对于年轻人要努力提高收入,才能勉强追上房价涨幅,更重要的是首先拥有一套房,才具备和市场一起升值的本钱;
就和打游戏一样,你在什么段位,就遇到什么段位的对手,只有KO他,才能升级,才有资格挑战更高段位的boss;
毕竟,投机玩家退出战场,居住需求,成为新赛季主旋律。
青铜or王者?
排位重新开始。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