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 一方阵

搜狐焦点武汉站 2019-03-22 09:53:4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长江波涌连天雪,荆楚人歌动地诗。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湖北建筑业40年以来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一步步做大、做强、做优,大步流星,呼啸走来,历经破茧阵痛,实现华美蝶变,从一个传统的基础产业发展成为湖北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长江波涌连天雪,荆楚人歌动地诗。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湖北建筑业40年以来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一步步做大、做强、做优,大步流星,呼啸走来,历经破茧阵痛,实现华美蝶变,从一个传统的基础产业发展成为湖北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秉承安全发展、诚信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如今湖北建筑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嬗变,紧随江苏、浙江其后,昂首挺进全国排名前列方阵。

建筑业蝶变为支柱产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湖北国有施工企业500多家,全省年完成建筑总产值不到80亿元,当时由各路泥、瓦、木、石、漆等民间工匠组成的农村建筑队934个,从业人员6.8万多人,完成施工任务22000万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76万平方米。

1995年,全省建筑业完成产值227.41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78.51亿元,集体企业完成33.71亿元,其他经济体完成15.19亿元。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2000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4亿元,屈居全国中下游。从2007年到2017年,是湖北建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10年,建筑业总产值呈劲爆式攀升,一年跨越一个台阶。2007年首次达到2000亿元,2009年突破3000亿元,2010年完成4344亿元。2011年跃升到5617亿元,闯入“5000亿元俱乐部”,先进中部,全国排名第七。总产值年均增幅达28%,高于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增幅。2012年总产值跃升至6865亿元,先进中部,全国排名第三。自2014年以来,湖北建筑业连续三年总产值破万亿大关,全省年施工项目保持在2万个左右。连续八年年总产值呈千亿元递增,2017年总产值突破13391亿元,同比增长12.89%,是1978年的1170倍;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新签合同额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位居中部排名前列,全国第二。2018年全省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5133.87亿元,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这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字,正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谱写出湖北建筑业的华彩乐章。不光总产值“翻跟头”往上蹿,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的比例也稳定在7%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城乡建设走在前列

湖北知名企业云集、专业门类齐全、建造能力一流、发展势头强劲,在房建、市政、高铁、轨道交通、桥梁、冶金、水利、电力、设计、劳务等多方面堪称“全国先进、世界一流”,打造了一大批“高、大、精、尖、新、特”亮点工程,完成了数以万计的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黄鹤楼、琴台大剧院、湖北省博物馆、武汉中心、武汉站站房、武汉市民之家、未来科技城、国博中心等一大批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湖北建设“脉动”日趋与世界同步,“铁水公空”通达九州,连接海外,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祖国立交桥”。截止2017年,全省永久性桥梁2557座,其中,特大桥梁463座。仅武汉目前过江通道12条(含桥隧),过汉江通道11条(含桥隧),地铁已开通8条线路,还有15条正在修建之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长江一桥、江汉桥作为两江少有通道后,其他的桥梁、隧道以及轨道交通均为改革开放40年期间的建设成就。大数据、云计算、BIM、装配式、工程总承包加速湖北建筑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承载湖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双重使命,既作为重要的经济引擎,又为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建筑业是拉动湖北经济的强大引擎,它带动了5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和30多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3万多个规格的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固定从业人员由2007年的130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260多万人,大量吸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孝感建筑劳务收入已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20%,创造了“一年解困,三年建房,五年娶新娘”的农村致富奔小康模式,成为孝感市经济发展的“台柱子”,乡镇财政的“钱柜子”,人民群众致富的“钱袋子”。

特色品牌矗立丰碑

湖北建筑业既是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的施工劲旅,也是抢险救灾的重要力量和慈善公益事业的“领头雁”。在历次的抗洪抢险、抗击自然灾害、抗震救灾活动中,以中建三局、武汉建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建筑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排头兵、突击队的作用。在对口支援四川汉源灾后重建工作中,我省援建的116个项目提前1年完成任务,创造了“湖北速度”;14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结构优质奖,3个项目获得“天府杯”金奖,工程获奖率位居全国援建省市前列,创建了“湖北品牌”。

以武汉新洲新八、新七建设集团等为代表的众多建筑企业致力打造“爱心品牌”,发展不忘家乡,致富感恩社会,踊跃投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数亿元。中建三局、二航局、一冶、武汉市政等一批驻鄂央企、国企通过BT、BOT、PPP方式,积极参与我省住建领域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受到社会普遍赞誉。刘雁飞、冷双德、刘合炳等一大批民营建筑企业家在成功积累了资本之后“反哺”家乡,投资酒店、旅游、商贸等其他产业,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力强的全国道德模范、杰出工匠、慈善之星和致富能手。以孙东林为代表的“信义兄弟”集团发起的农民工维权基金会及诚信经营的壮举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全省住建系统坚持“扶持一批”(专业、劳务等特色企业)、“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和地方龙头企业)、“稳定一批”(发展势头旺盛的大企业),通过做强规模企业和做大产业集群“双轮驱动”,着力培育支持发展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产业集群,建筑业特色专业发展势头强盛。

建筑央企引领创新、武汉桥建、新洲建筑、钢构集群、孝感劳务、大冶古建、石首防水、黄冈窑炉、凌云幕墙、定向爆破成为湖北建筑业“十大名片”。中建三局以敢为天下先、永远争排名前列的气魄,聚焦高端市场、高端客户、高端项目,深入推进“建造+投资”两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承建了全国20个省区市排名前列高楼,不断刷新城建地标;20万人的“武汉建桥军团”先后承建了国际国内1000多座桥梁,以大桥局、二航局为代表的建桥“梦之队”风靡神州、饮誉海外,全国七成以上的桥梁都是“湖北造”; 中建钢构、武船重工、团风钢构等中部钢构集群在新型钢结构建筑市场不断抢占行业制高点;有着“建筑之乡”、“慈善之乡”、“教育之乡”盛誉的新洲建企一年一度的慈善助学大会感动荆楚,声名远播; 黄冈窑炉年均完成产值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石首防水占据国内55%以上高端市场; 大冶园林古建在全国同行市场拥有50%的份额。这些叫响荆楚、蜚声中外的特色品牌矗立起湖北建筑业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一座座丰碑。

企业成长全面提速

省住建厅有计划地选择工程质量优、市场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综合实力强的地方建筑企业以及总部在鄂的中央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和服务对象,实施直通车服务,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在市场推介、资质审批、银企合作、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和扶持。

一大批本土企业茁壮成长,高等级资质企业逐年增加。1985年全省建企2524家发展到2018年22767家,一级资质企业从2007年的246家发展到目前的1110家。其中全省总承包特级资质为26家,一半以上都是近几年在资源极为紧张的状况下,跟踪培育晋级的。湖北建筑业经营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过3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完成5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入选湖北企业百强的建筑业企业占28家。大部分重点培育的企业都发展成为湖北优秀施工企业。2000年以来,湖北建筑企业获鲁班奖128项、国优奖82项、詹天佑工程奖75项。

建筑鄂军“丝路传奇”

湖北建筑业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拓展海外。目前,全省共有1000多家施工企业涉足省外建筑市场,遍布全国,其中东北、西北、华北等区域形成了我省建筑业外拓市场的优势板块。特别是在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亮点纷呈,发展速度快、覆盖地域广、业务领域宽、高端项目多。葛洲坝业务范围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99个分支机构,走出去业务涵盖能源电力、水利、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房建、市政和新能源等10个领域; 中建三局初步形成了“三片三线”(“三片”即南亚、东南亚、北非,“三线”即高端房建线、电力水泥工业线、交通基础设施线)的海外市场布局,在16个国家和地区有工程项目。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承接的较大国际桥梁项目。中交二航局先后在沙特、利比里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承揽工程多项。华新水泥在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多国签署投资协议,水泥生产线项目可辐射中东多国。中国一冶、中冶南方全面打造业务升级版,坚持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建造营运商”和“以冶建为基础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商”为定位深耕海外; 中铁十一局、中冶南方将高铁、“四电”集成、城市轨道、工业制造等优势品牌推向全球;铁四院是中国高铁标准的制造者,设计路程总长10000公里以上(占全国高铁里程一半),创造了时速486公里的营运实验世界记录,在中国海外首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项目亚吉铁路中,实现了中国标准在海外的全面应用,创造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样本;中南建筑设计院、省工建、中建钢构、中国十五治、宝业湖北、汉阳市政等一大批建筑鄂军充分发挥勘察设计、房建、市政、工业建筑等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斩获多项海外优质工程金质奖。

湖北建筑企业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的房建、市政、水利、电力、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矿产、新能源等10余个领域建成了一批批地标工程,用“国家队”实力和“高级”工艺,谱写了遍布五大洲、服务全世界的建筑业“丝路传奇”。

转型发展空间广阔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2005年《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13年《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2014年召开全省建筑业发展大会,2016年《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2017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2018年《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二十条意见》,坚持每年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建筑业打造成“万亿元产业”作出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建筑产业战略联盟”,对省内获得鲁班奖项目的企业省政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坚持开展“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年”活动,强化行业服务职能,定期举办省外推介会、观摩会、座谈会和表彰会,协调解决了大量的外出施工、现场治安、企业融资、税赋征收等建筑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各市州相继出台了一批支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全省上下形成了做大做强湖北建筑业的共识。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湖北建筑业是改革开放的较大受益者和坚定实践者,当下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装配式建筑都将为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期的湖北建筑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楚天都市报记者耿毅 通讯员罗辑

4、5版图片除署名的外,皆由省住建厅提供

武汉中心

黄鹤楼1987年首届鲁班奖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2014年鲁班奖

新建武汉站2011年鲁班奖

楚天台1994年鲁班奖

武汉市民之家2013年鲁班奖

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陈列馆2008年鲁班奖

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一期琴台大剧院2008年鲁班奖

来源:楚天都市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