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到2025年,武汉中心城区建成40个湖泊公园

搜狐焦点武汉站 2021-08-12 19:13:0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8月11日,《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在武汉市政府官网公布。 规划提出—— 2022年底之前 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到2025年 基本消除劣Ⅴ类湖泊 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公园全面建成 到2025年 把武汉建成 “天蓝、地绿、水碧 土净、城美、民富”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

8月11日,《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在武汉市政府官网公布。

规划提出——

2022年底之前

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到2025年

基本消除劣Ⅴ类湖泊

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公园全面建成

到2025年

把武汉建成

“天蓝、地绿、水碧

土净、城美、民富”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25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湖泊

武汉是中国中部中心城市,全市境内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5条,列入保护目录的湖泊有166个,全市共有“山”体446座,占国土面积的9.04%;“水”域面积2117.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4.9%,拥有全国较大的城中湖东湖,构成了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水陆交错、人水相依的“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生态特色,具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基础。

规划纲要提出,生态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河湖长制全面实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得以重现。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高、水质达到或者优于III类比例持续提高,PM2.5浓度、劣V类水体比例持续下降。

到2025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93%以上,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70%,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规划还提出,2022年底之前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推进重点整治湖泊水质提升工作,2025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湖泊,其他湖泊水质稳定向好。

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公园全面建成

“十四五”期间,武汉将新、改建自然公园10个、郊野公园20个、城市公园60个、社区公园及口袋公园300个。重点建设临江、环湖、沿河公园,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公园全面建成,其他湖泊逐步建成郊野公园、自然公园,不断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武汉将实施《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到“十四五”期末,形成14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606公里的轨道网;加快建设汉江大道“五环十八射”骨干路网,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停车场产业化发展。加大普通公务用车和社会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市民使用共享单车,建设全市共享单车监控系统。到2023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摊率达到60%,到2025年达到70%。

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的,终身追责

武汉将优化完善考核制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比例超过20%。制定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施细则、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修订完善《武汉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对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生态严重破坏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

50余年老厂腾退400亩土地建生态公园

春笋新材公司原址上正在建设生态公园。

三环线旁青山区工人村路边如今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坪,栽种的树木已经成荫,一条条石子铺成的小路蜿蜒开来,昔日的粉煤灰堆场和烟尘萦绕的厂区正变身生态公园。这里原来是武汉市春笋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笋新材公司)所在地,建于上世纪60年代,占地400亩,与新建小区绿地香树花城距离仅20米。春笋新材公司是全国较大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以粉煤灰、河(湖)淤(污)泥、工业副产石膏等固废作为生产原料,变废为宝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近年来,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等物质成为扰民的污染,长期被投诉,不少居民反映“时有呛人的粉尘和难闻的异味”。2019年,青山区启动三环线和高铁沿线环境整治,春笋新材公司列入搬迁规划,拟在青山区北湖工业园异地重建。2019年4月15日,该公司全线停止生产,并自拆400亩厂房,搬迁至25公里外的北湖生态工业园。厂区搬迁后,这里进行了土地平整和植绿,原址拟建设成一座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作为戴家湖公园二期的一部分,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目前该工程完成过半,预计年底完工。作为武汉高铁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戴家湖公园已成为武汉市门户公园,见证了青山从工业重镇到园林城区的发展变迁。

来源:武汉市政府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