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背后是拼搏 临空港重点项目春节按下“快进键”

焦点武汉站 2018-02-22 09:51:0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人人都盼望着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新春佳节之际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临空经济体系建设不懈拼搏、努力奋斗。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人人都盼望着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新春佳节之际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临空经济体系建设不懈拼搏、努力奋斗。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许多烙上“临空港”专属印记的词语:无论是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临空港速度”,还是让福建投资者点赞“丫霸”的临空港精气神,都成为一炉炉灼热的铜水,共同铸就“临空港现象”。

人才建设方面,2017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招才局、发布“大学生创业就业二十条”专项政策进行鼓励,同时举办“十校百企千岗万人”进校园宣讲活动。在全市“双百万”工程推进下号召学子“留在大武汉,选择临空港”,并推出武汉首门城市公选课“认识武汉”,形成一条从校园到创业就业的坦途。

引进项目102个,过百亿元项目16个,协议投资总额5896.91亿元……2017年,这些创历史新高的招商引资成果令区内产业升级步伐更快,“三港”建设效率更高。

招商引资的先进成效与人才引进的多途并进如同经线与纬线的翻飞碰撞,在临空经济这架飞速运转的机器上织就锦缎华章。看到先进成绩时,人们不禁想探寻:是多少人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些成果?

在春节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一群默默无闻的拼搏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营造着新一年的光荣与梦想。

这群人的奋斗拼搏,正是为区域经济做强做大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他们中有的人数十年不曾回家看望父母妻儿,有的人在节假日与家人匆匆一瞥后即刻回到岗位,还有的人为做好保障服务提前结束长假。

日新月异的临空港经开区在他们的努力下铸就,人民的美好生活蓝图由他们一点一滴建设成型。当我们与亲人欢聚一堂时,请别忘记向这些春节期间为建设区域经济而不断努力的人们道声“辛苦了”。

在临空港经开区,有一群24小时备战的公仆,时刻为区内经济发展作贡献而准备着。

2月14日,春节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临空港大道上依然车流如织,一幅忙碌的景象。政府大楼里也不例外,来到区发改委,每位工作人员的桌上都堆叠着厚厚一摞项目推进计划,人人都忙着修改、更新数据,为年后项目推进工作做准备。

来到区发改委,这里的工作人员因为人人都精于制作各式各样的表格,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表哥”“表姐”。投资科负责人介绍:“我们每天不仅要到工地上了解项目进度,帮助解决困难,回来后还要善于总结归纳,制作推进表及计划。

针对招商引资及签约项目落地工作,临空港经开区相关部门在节前就已经部署好了新一年的工作。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在年后针对未开工企业安排倒计时表。从企业预计的开工月份往前安排工作,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街道、社区,大家每天要做什么,怎么确认开工进程,我们会用工期倒推表来进行督促。”

2018年,是临空港经开区全面实施“经济振兴计划”的起步之年。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189个协议投资额达5069亿元的重点项目将在2018年分战线、分行业,分解至区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协调推进,营造出拼搏赶超的政治生态。

66个结转项目、72个新开工项目、50个前期项目……为了让这189个项目尽快落地,临空港经开区从2017年9月份就提前部署,摒弃了抓单一项目的做法,采取“滚动推进”的动态管理策略,督促多个项目同时开工。

从项目签署到落地,临空港经开区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保障体制:前端有“一把手招商”的态度;中期有“主任办公会”“一挂两包”等监督促进机制;即使在最容易被忽视的服务末端,也有为企业“把脉”“看诊”的商务部门。

为了让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临空港经开区做到了日更新、周总结。

“每个项目选址在哪里?用地面积多大?目前在做土地平整还是已经开始建设施工?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该找谁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心中都有本账。”区发改委投资科负责人拿起一叠报表说道,“基于目前进度,我们把189个重点项目按照投资额、项目类别、建设阶段进行划分,将项目与分管领导、分管街道一一对应,明确目标节点。”

春节七天长假如何度过?负责项目落地的工作人员表示,即使休假也必须时刻保持工作状态。“不敢出远门,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迎接挑战。”当亲朋好友在朋友圈里晒全国各地旅游见闻时,这里的人民公仆却始终驻扎在临空港经开区,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为区域经济振兴夯牢基础。

春节期间,我们来到正在施工中的军运会场馆,聆听建设者的内心独白。他们说:今年春节,我和家人在临空港团圆。

春节长假刚刚过去,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人们能在大年三十的清晨来到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体育中心施工现场,循着“滋……滋……滋……”的电焊声,就能看到一群城市建设者正戴着防护面罩在焊接构件。

金山大道以北、新城一路以南。这里是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场馆之一,将承接足球、乒乓球两个项目的比赛。如果从天空俯视整个工地,可以看到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已然成型,正等待着能工巧匠的雕琢。数十米高的塔吊挥动着巨臂,精准地将钢结构运送到指定施工位置进行拼装。在不断闪烁的金色火花映衬下,整个施工场地充满劳动的活力。

项目承建方负责人李丙林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建设这样大规模的场馆起码需要1000天。但我们为了配合军运会的进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预计700天左右能完成施工。”

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但质量分毫不差。因此在春节期间,李丙林带领100名工人坚守在工地,他们将完成2个体育场馆的900余吨钢结构桁架的拼装工作。

工人们春节期间的坚守对工程有着巨大意义。“工作不能停下,我们每天都在保障施工进度,这关系到军运会的如期举行。”留在工地的100人里,一半都是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他们留守在一线保障着工程的进度。在数十米的高空,工人们正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紧张工作,寒风在身旁呼啸,十几个小时后新年的钟声就会敲响,但他们的目光只专注于眼前的小小焊铁。

李丙林说:“临空港是个好地方,我对这里最深的印象是工作效率高、配套设施全,我们能感受到这里蓬勃的经济活力。经常听大家提起‘临空港速度’,我觉得我们也是‘临空港速度’的执行者之一。”

按照工作安排,工人们只有大年三十的下午和初一能短暂休息。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城市建设者的亲人们以行动表达了对家人的关怀与支持——他们从内蒙古、甘肃、天津、辽宁等地赶到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以“反探亲”的方式,与亲人们在工地团圆。

“爱人和孩子都来临空港陪我过年了。”几天前,李丙林的妻子带着女儿从山东赶到武汉。“22年了,我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回老家,老婆一个人在老家照顾老人孩子,今天晚上的团年饭终于可以和她们一起吃了。”谈及家人,这位率真的山东汉子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这是我在漫漫建设长路之上最幸福的一年。”他说。

在人才与企业间搭起桥梁,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春节不休准备招聘会,开年继续为临空港企业延揽人才。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时为了买礼品要跑超市,可您知道人才也有超市吗?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海峡创业城,就有这么一间“武汉人才创新创业超市”。2月19日大年初四,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天翔人力公司负责人樊天翔,他正在打扫卫生,“员工都在放假,我先把清洁做了”。

事必躬亲,是樊天翔在创业初期就坚守的理念。下过岗、打过短工、干过干洗店、开过服装厂……樊天翔凭借自己裁缝世家的深厚经验,努力挖掘服装市场潜力。5年前,已是成功企业家的樊天翔带着“全市再就业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来到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他将自己的天翔人力资源公司一并搬到了这里。

2013年落户临空港经开区时,樊天翔看中的是这里蓬勃的经济生机和宜居宜业的优越环境。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个全市最年轻的高级开发区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将十分旺盛。

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落地,越来越多重量级企业落户临空港,巨大的人才缺口验证了樊天翔的预期。同时,“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的推进落地为临空港经开区带来了大量高端人才保障。

在求职者与企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是对樊天翔工作的形象比喻。

“为了给区内企业提供人才保障,春节期间我的手机从没关过。”樊天翔表示,即使是平时,他也坚持24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人家信任我,才会把招揽人才的工作托付给我,我要对得起企业的这份信任”。

就在春节前一个月,某家大型企业找到天翔人力公司,迫切地表示自己需要一名高学历、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企业高管,且对上岗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年前正是人才流动的低谷,这时的招聘与求职都十分艰难,可樊天翔一口答应对方,当月必定为他们找到合适人才。

作出承诺后,樊天翔发动自己的人脉网络,终于在年前为该企业解决了高级人才缺口,赢得对方尊重与肯定。

春节长假刚刚过去,樊天翔已经开始筹备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了,“我现在要把年后的3场招聘会资料准备好,初七就要在网上公开了”。

他说,现在的临空港经开区对求职者吸引力越来越大,年前举办的招聘会上,不少高学历人才宁可离开家乡也要来临空港工作。节后他想帮助更多企业留住这些人才,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