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万武汉人的痛!武钢背后的青山何时迎来荣耀时刻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如果说中国的“钢铁之都”,武汉可以说是优选城市之一。近代,武汉一开埠就与钢铁结下不解之缘,可以说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兴衰史。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武钢,曾承载着新中国“钢铁梦”的武钢,如今与中国金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更上一层楼。
武钢,曾是新中国的“钢铁梦”
武汉是中国钢铁工业“龙兴之地”。近代中国排名前列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1890年动工兴建的“汉阳铁厂”。它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全面起步。中国钢铁大国、工业大国的最初梦想在这里起步。
到了新中国,兴建的排名前列个钢铁联合企业是“武汉钢铁公司”。1955年在苏联援建下,武钢设计动工,1958年投产。建国之初,发展钢铁被认为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毛泽东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因此,武钢的建设承载着新中国的“钢铁梦”。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炼出了全中国排名前列炉铁水,标志着新中国兴建的排名前列个大钢都诞生。说其为中国钢铁工业“长子”一点也不为过。
大武钢,这个雄踞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的钢铁王国,昔日武汉市的龙头企业,曾为武汉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从1993年起,武钢的地位由此开始逐渐走向下滑。当时国企改革投资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钢铁产品逐步实现市场定价。
再加上当时鞍钢、首钢的装备升级改造完成,市场竞争越来越热,武钢原先炽手可热的硅钢产品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武钢,一头撞上了钢铁业的寒冬。
到了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武钢排名第500位,比上年度大幅下滑190个位次。钢铁行业形势仍无回转迹象,至此所有道路都已封死,武钢只有等待被兼并整合的命运。2016年9月21日,宝钢和武钢合并。
红钢城的涅槃重生
武钢的合并,让不少人注意到了红钢城的去留。自从武汉钢铁公司在青山建成,将近十二万人走进了武钢,这些人来自上十个不同的省市,其中有五万人是技术工人,七万人是他们的家属。武钢和武汉,将他们一并包容。
在青山区建设八路,一片红砖红瓦结构、三层尖顶、带点俄罗斯风情的红房子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武钢最早的家属区,著名的“红房子”。但随着武钢裁员、合并,加上建筑物时间已久,红钢城的去留成为了青山区的问题。
自2012年青山区纳入首批“三旧”改造起,红钢城有多个街坊陆续进入拆迁进程。到了2017年,旧改计划提速,红钢城的红房子全部进入了拆迁计划中。
如今的红钢城,北临长江,南依东湖,地跨武汉二环、三环和绕城环线,四通八达。青山区凭借自身优势和政策优势,铺开了“一区三城”(转型创新示范园区,红钢城商务城、青山镇老城,北湖生态新城)的崭新蓝图。
红钢城的现状可以看做是武钢的未来,武钢暂时还不会退出武汉,毕竟承担着武汉的钢铁产能。但随着产业的发展、改善与升级,青山区的发展势必要提到武钢的影响。当然,较好的结果是武钢位于青山的产能区域能去其糟粕,将土地资源进行出让,对于整个青山的发展能更上一层楼。
青山区,翻身在望
从上周武汉市成交备案情况来看,青山区以514套位居第二位。可以看出,随着青山工业化的褪去,土地资源供应也在跟上。
但青山区的楼市发展没有集群效应,较为分散,滨江区域也并不集中。与2018年青山房价相比也相差无几。
随着红钢城的退出,大批土地资源入市,加上华侨城、融创等企业的进驻,对于青山区的楼市发展会带来新的集群效应。
金茂与武钢的合作也让青山区人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2021年11月18日,中国金茂与武钢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产业新城等领域探索更多的合作可能,实现协同发展。
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就是金茂运用“城-人-产”的城市运营逻辑所打造的新城,在金茂与当地政府的联合打造下,从原来路和桥都没有的一个片区变成了“长沙未来城市中心”及“国际服务区、科技创新城”。
按照金茂的城市发展逻辑来看,武钢所在的青山区域,将会打造成一个全新的青山新城,对于青山区以及武汉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利好。
功能板块方面,青山区延长江发展轴串联临江大道、和平大道商务区、和平大道两侧生态居住区、沿江生态绿化景观带等各功能板块,形成呼应长江主轴的亮点区片。
产业布局方面,青山将改造成为青山创谷,青山滨江商务区核心区西片、东片、青山老镇、工业港文化旅游中心。
当青山巨大的土地资源储备放出后,在武汉主城区土地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将会成为主城区热门的板块区域。加上与周边区域的深度融合,隔江相望的二七滨江、武昌徐东乃至光谷融合都将为这个区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撰文编辑:王旭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